猶記得國小1-4年級時,我必須以圍巾包著書、赤腳徒步到學校上課,為了節省時間,通常我會「截彎取直」走田間的埂路。一眼望去,那一大片的土地就是綠油油的稻田。
從巷道轉進田埂路時,整齊有致的田間小中央,春夏秋冬的景觀與感受,更是截然有別。
春天的早晨,陽光和煦,暖風吹拂,田裡的秧苗剛剛插上,看著農夫手腳並用的在冷水田中撥插著,神情專注,關愛無限,辛苦早已被期許取代。夏天正午的田間,已經是油嫩嫩的一片綠,炙熱的陽光無情地落在身上,令人窒息的空氣混和著糞肥的味道,竄入鼻腔,除了供給稻米成長,也試煉著我鼻子的忍受力。
秋天的午后,是最讓人愉悅的,雖已看不到翠綠稻田搖曳的身影,卻少了嚴酷太陽的無情,也沒了堆肥刺鼻的燻臭味,有的只是涼涼的微風,我的步履輕盈而快活。冬天逐漸一片空曠,代表著生命綠已不復見,我總是快步通過。
四季輪迴,讓這塊田地有著不同的風景,也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小時候的我,十分厭惡它的惡臭,卻又喜愛它的新綠,當你一眼望去,閃爍著一片翠綠與金黃的景象,那真是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回憶。
長大後,看著有車代步的莘莘學子,帶著惺忪步伐走進校園,他們身上背負著父母的希望,懂得必須努力回報父母栽培;然而,對於這片孕育他們、使他們成長的土地,了解多少?又有多少感情呢?
記憶中的田埂路,在台灣雖已不復見,但深藏在我內心的情感,卻依舊清晰…。(吳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