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八四三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美國學者艾默生得到中國四書的全部譯本而讀之,他的信念因讀了東方聖人的名言而益加堅強。艾默生以孔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極為景仰。他說:「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是哲學上的華盛頓,一再引用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名言。」艾默生以為孔子所寶愛的,是人世間實踐倫理和社會道德,但對孔子追求崇高理想的熱忱,又深感其偉大,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入世精神,同時又能自拔於流俗。
孔子在人類思想上的主要貢獻,據艾默生的觀察,約有五點:其一以蘇格拉底與孔子相比擬,此中西二大哲人均有不知為不知的虛心。其二艾氏謂耶教之「金律」,即儒家所謂的「絜矩之道」。第三中庸之道,孔子言之極精,艾氏推崇孔子學說對於近代歷史,有鑒空平衡之效。第四孔子注重反省自責。第五孔子思想開羅安東尼一派之先河。中華民國克勤克儉之美德,實為先聖寶訓之所賜。
美國漢學家洛阜博士於一九三二年(民國廿一年)發表中美之接觸點一文,列述中美兩國民族性共同之處,亦分五點:(一)民治精神:「民治,民有,民享」,固為美國立國之原則,亦為中國先民之共信。(二)信仰自由:洛氏以為世界各民族對於宗教上的寬容,殆無過於中國。(三)社會平等:中國無階級制度,亦無世襲的貴族,有之亦惟知識上的貴族,他們是由學問上得來的。(四)正義觀念:中美兩國均無民族優越感與誇大狂,崇尚和平,主張公道,無種族上之歧視,而有一視同仁之雅量。(五)對於教育之平等,有教無類,尊賢尚知,視學術為人群進步之最大保障。
艾默生和洛阜博士的話,互相印證,中美學術思想與人文觀點,頗為近似,孔子哲學思想,深深的影響了美國的人文及學術思想。
註:筆者本文部份內容擇錄於中國五千年史。
(吳樹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