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與范蠡
 
 

  漢張良和越范蠡,均有超人的智慧,有治國安邦之才,也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都是在緊要關頭全身勇退,保全性命。
  張良,全力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以後,丞相之位非他莫屬,他則揖讓勇退,做個隱姓埋名的隱士。有一天,良友來訪,問張良何以放著高官厚祿不要,要到深山受苦,張良並未正面回答,而以詩明志:「走遍天涯海角洲,人性不似水長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聰明的張良,那時就已悟到「清閑即是福」的真理。
  越國范蠡,在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被俘至吳,忠心耿耿的范蠡甘願陪勾踐到敵國為奴,以便助外交應變,依他的長才,果然,經過三年以後感動了吳王夫差,終於放勾踐回到越國後,范蠡以上將軍身分護勾踐班師回越。當大隊人馬經過太湖時,范蠡向越王宣示,不再回越國,勾踐以生命慰留,范堅持依己意行動,乘隙乘輕舟而隱去。
  范蠡退隱後,曾寫信勸好友文種離開勾踐,在信上說:看勾踐的形象,脖子長,嘴唇像鳥嘴一樣尖,這種人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並引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作為警告,文種不聽,回越不久,就被逼自殺了。范蠡決意離開勾踐的因素是他深明「大名之下,不可久居」的至理。
  這二人的處世,真正是懂得「視榮華富貴如浮雲」的佳例。 (宋津源)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