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被斬怎麼說?
 
 


  近觀賞電視劇「三國」,從劇情的編排到演員的演技、氛圍的營造等,我認為俱是一流,讓我每晚守在機前準時開機,實也生活一大樂也!
  日前演「街亭失守,孔明揮淚斬馬謖」一節,目睹孔明之揮淚,馬謖之悲壯,古代軍令之森嚴,軍中同袍之情深,身為現代人觀眾的我,亦不禁一掬心有戚戚之淚(搬戲空,看戲憨啦)。
  觀後細思,實有難解:馬謖身為指揮官守護街亭重責,一意孤行罔顧諫言,作出錯誤判斷,致街亭失守,全軍覆滅,更導至蜀漢北伐失敗,罪責莫大焉。就古代軍法,必定難逃一死。馬謖亦是不畏死之人,看他在帳前從容赴死,何等悲壯!而看之後的赫昭,不是在城破失陷之際引頸自刎了嗎?之前項羽在烏江也是如此,何等的氣吞山河?馬謖為何要等到突圍返陣後,再受軍法審判呢?以馬謖之智和不懼死,為何不選擇死的時機和場所呢?
  或說,他雖抱必死決心,但仍克盡職守將戰至最後兵卒帶返(能多留一兵算一兵)?算是有始有終死而後已?軍人之武德,應該以怎樣的理念標準來衡量與抉擇呢?
  我覺得,是不是馬謖當時戰情緊張一時失察了?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的功過褒貶歷史都給了他可受公評的評價了,比起之後曹魏的曹真,一樣是敗將,而一個留芳一個則遺臭啦。
(葉格西)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