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讚美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所以,中國人傳統服裝的特色是右衽。所謂右衽就是左衣領蓋住部分右衣領,衣襟看起來很像一個小寫的y字,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
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傳入日本,造就了和服的雛形,「吳服」一詞亦因此而來,在日本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而不是「和服屋」。日本和服,不分男女,都是「右衽」穿法,只有替往生者穿壽衣的時候才會穿成「左衽」的情況。
中國人傳統服裝的襟口朝右邊,一方面因為中國人把身體左側視為陽,右側視為陰。陽面在上,陰面在下,絕對不能顛倒的。另一方面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因此,是為了方便慣用右手的人,伸手入懷中拿放隨身物件。至於現代服裝男子左襟疊右襟、女子右襟疊左襟的「男左女右」式穿法,據說是起源於中古時代的歐洲。西方男裝衣服的鈕釦開在胸前,係為了方便右撇子們釦上自己的衣衫,所以把衣鈕縫在右襟、把鈕門開在左襟。可是,古代歐洲的女裝衣服,大多數都是採取衣襟開在後面的反穿形式,所以除非雙臂十分靈活,否則必須藉助別人幫她們釦上背後的衣鈕,而為了方便右撇子,鈕縫和鈕門的方向便剛好相反。
大概到了十八世紀,西方女性才開始普遍流行穿著一些如外套等開在胸前的衣服,但可能因為上流社會的婦女一般都仍會有傭人幫她們穿衣服,所以右襟疊左襟裁剪的方式,由於方便別人替穿者釦鈕,還是被保存了下來,一直到了現在,仍然是女性西服的正統。(李祥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