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語
 
 

  民國十三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最早的「注音字母」聲母有二十四個,介母有三個,韻母有十二個共計三十九個。這就是我們國語注音的前身。後來按照北平話的語言修改調整注音字母,去掉了三個聲母,增加一個韻母。民國三十年教育部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而沿用至今,此即為今日的國語。
  大陸在一九五八年(民四十七)廢止了我們的國語,改以漢語拼音代替注音符號。將北京話通稱為漢語的「普通話」,推行各地。
  今天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所說的語言,就是道道地地的標準國語,並成為獨特的華語腔調。某些特殊人物或地區,還一味刻意摹仿︱「哦!就是釀(這樣)……先孫!不好意思……」大陸來台的女作家尹麗川自暴便是。
  台灣國語語調明快,音調流暢,沒有北京話那樣帶有兒化音的特色,但別有一番魅力。
  語言文化是無法阻擋的,每年大約有五百萬人次前往大陸或世界各地,台式國語早已廣受大陸同胞及世界華人所青睞。這是中華民國存在的另一形式與體制,殷盼「台灣國語」未來更加發光發熱。(李鴻林)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