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出師表」
 
 

 

  漢建興三年(西元二二五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約半年平定南中諸部的叛亂,便開始為北伐作準備。次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明帝曹叡繼位。北伐時機逐漸成熟。建興五年,諸葛亮率領三軍進駐漢中,擬定了作戰計劃,大軍開拔前,他向後主劉禪呈上「出師表」︱這是「諸葛亮誓詞」,成了他的人格形象最佳註解,贏得世人對他的理解與尊敬。
「  出師表」細說建國滄桑,指出國家困境,砥勵領導當局,鼓勵全民士氣,勾劃未來願景,是一篇氣勢十足,精闢動人的政治宣言,是一場慷慨激昂的陣前演說,忠誠、信心、遠見、感情,溢於言表。正因為「出師表」把堅苦卓絕、忠勤謀國的軍師形象襯托得十分鮮明,奠定了諸葛亮永恆的形象與不朽的典範。
  撰擬出師表這一年,諸葛亮四十七歲,周瑜卅四歲,主導赤壁之戰那年,諸葛亮則在步入中年之後,才開始施展他的軍事才華。從這一年一直到他五十四歲病逝,前後八個年頭,共五次北伐,一次抗戰,他的人生最精華歲月,就是為這篇「諸葛亮誓詞」而戰。
  時光流轉了九百一十年,到了南宋紹興八年,卅六歲的新銳將領岳飛,百感而發,揮筆寫就了「出師表」與諸葛亮進行了一場超時空的心靈對話。
  但後「出師表」,除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前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是唯一像樣之處。此外全文一無激勵,抱怨連連,不見鬥志,彌漫頹氣,根本是出師前先找敗戰理由,譬如:「然不伐賊,王業亦亡」「議者以為非計」,「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群疑滿腹,眾難塞胸」……等,充滿失敗主義,就不像是諸葛亮了。
(邵世榮)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