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分享】非禮勿動則不違仁
 
 

 

  【論語 • 雍也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直譯】孔夫子說:「顏回啊!你的心境能夠持續三個月,不違背仁道,其餘的學生,最多只能堅持一天或一個月而已。」

  【分享】培養品德是永恆的志業,要有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才不會在外境受阻或被打壓時,產生退縮、意志消沉而自我墮落。有信心的人,當遇到困阻的時候,越能夠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越挫越堅強,展現逆境而增上緣的態勢。

  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探討,來到人間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傳宗接代,追求名利情而努力,那我們的志向就太平凡了。其實來到人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回仁慈的本性,那是我們回歸大道根源的憑藉,一旦失去仁心,等於自斷回歸本位的金線。

  仁者,二人也,深究其意,指的是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人與道之間的通路,通路和諧而順暢,要達到目的地就容易了。如果不順暢,必然處處受阻。

  如何達到目的,最後回歸大道的本源呢?實踐仁道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視聽言動,要多加觀照,一旦發現偏離正道就要即時改善,絕對不可姑息養奸、藕斷絲連,以免阻攔回歸大道而流浪苦海。

  依據《論語 · 顏淵篇》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是提供我們認識仁道,並實踐的方法,是引領我們回歸大道本源的捷徑。(黃俊源)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