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出將又入相,知事不知心,疏於防範潛在危機,提早退休收場。而陳平知事又知心,因而富貴終身。
秦末烽煙,周勃追隨劉邦征戰,立下不少軍功,漢高祖把他調升為太尉。呂后死後,呂產把持朝政。陳平雖是丞相,卻不能參與國事,周勃雖位居太尉,也難入軍門。為了國安,他倆合作消滅了諸呂,擁立漢文帝。
文帝即位後,認為太尉周勃功勞較多。陳平託病請假引退,謙讓尊位給周勃,文帝感謝之餘特別賞賜陳平黃金千金,增加封邑三千戶。陳平引退,確是明智之舉。
過了不久,文帝已深入狀況瞭解國事。某次早朝,文帝問右丞相周勃,全國一年發生多少刑案?稅收有多少?周勃都答不出來,汗流浹背。文帝接著考問左丞相陳平同樣問題。陳平對答如流。文帝聽完非常滿意。
退朝後,周勃深感慚愧,不免埋怨起老朋友陳平,為什麼不先教他如何回答問題,而讓他難堪?「你身居宰相大位,難道不知道宰相職責嗎?如果皇帝問你這長安城裡有多少盜賊?難道你能勉強回答出一個數字?」陳平笑著回答。從此以後周勃深知自己遠遠不如陳平,難居右丞相大位,故而託病請辭,陳平順理成章就專任為唯一丞相。
陳平天生有敏感度,預知文帝登基大位,對軍人會有顧忌,對老臣也有壓力,將會伺機考核群臣的見識與能力,折服文臣武將。而他早已成竹在胸,備好題庫,風來正是揚帆起航時機。陳平一直在準備中,別人眼中的危機,都是他大顯身手的良機。
綜觀陳平世家,他既知事又知心,更懂得話術,有以致之。(陳連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