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新解86】古代版比例原則
 
 

 

  公元二一九年,曹操收服大半關中地區,但地方勢力軍頭許攸(非公元 二○○年曹操袁紹官渡大戰,袁紹陣營投奔曹操之許攸),坐擁軍隊,不肯歸降曹操,反而口說大話,詆毀曹操。曹操氣得發瘋,打算討伐許攸。很多臣屬勸阻,認為應先面對強敵蜀國之關羽才是。

  曹操面色鐵青,拒絕任何建議,定陵(河南葉縣)人杜襲,打算進言勸阻,曹操不等他開口就說:「我已下定決心,你不必多費唇舌。」杜襲說:「如果大王的決心是對的,我當然幫助您完成,可是如果大王的決心不對,就算已經下令,也應該修正。您先堵住我的嘴,對待臣屬,豈不是不夠開明呢?」曹操說:「好吧,許羞辱我,應該怎麼對付他?」杜襲說:「大王您認為許攸是個什麼樣的人?」曹操說:「平凡小人物。」杜襲說:「這就對了,只有賢人了解賢人,聖人了解聖人,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怎能了解一個不平凡的大人物?豺狼當道,卻先去捕捉狐狸,人們一定認為你故意躲避強敵,專去欺負弱小,大王發動攻擊談不上英勇。向後撤退,又談不上仁慈。我聽說千鈞重量的巨大弓箭,不為一隻小老鼠發箭,萬石重量的大鐘,不被一根小草撞出聲音。現在一個區區無名的許攸,怎麼有資格勞動大王您的神聖威力?」曹操說:「好極了!」厚待許攸。許攸見曹操善意對待,遂投降曹操,曹操聲勢更加強大。

  成語上駟對下駟,正是曹操初始對許攸的態度,人在盛怒氣惱中非常易見,但曹操察納雅言,即時一八○度大改變,不費吹灰之力降服許攸。明朝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非正史)曹操被描述為奸險小人,但實際上曹操是文韜武略,愛才惜才心胸寬大才的人,否則許攸之前的關羽,不可能自曹營從容辭退遠走,北渡黃河尋覓結拜大哥劉備。如果曹操是奸險之輩,豈會有眾多賢才武將追隨?曹操的愛才容忍,深印關羽心內,否則以關羽之忠,豈會干犯軍令,置項上人頭於不顧,華容道義釋曹操?董卓專權把持漢朝庭時,諸侯討伐董卓,都是虛幌一招,獨曹操率孤軍攻打,這與我們認知的曹操有很大差異。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神話了一些人,也醜化了一些人,致影響後世對歷史人物的偏見,我總覺得歷史還是要忠於事實才是。

  現在台灣當局在教科書裡,把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不成比例的去除只剩幾頁,漢武帝、諸葛亮、岳飛是誰?將成小孩子問話。這種不顧台灣先人自大陸船渡黑水溝到台灣,硬把來台史轉為東亞史,就是違背比例原則,不忠於歷史,我認為期期不可。歷史是不能改的,否則台灣年輕學子在更改的的歷史課本下,幾年後將漸漸遠離我們祖先的中國,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習俗也將斲斷,傳統農曆年、清明、端午、中秋,將成為他國的,此種違悖,日後終將自嚐苦果。(耿繼文)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