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新解76】魏罃之嘆
 
 

 

  公元前三六一年,衛國人公孫鞅(又名衛鞅),篤信法家學派,研究法律,是當時法家的重要人物,公孫鞅在魏國宅相府擔任隨從官,宰相公叔痤(音措)知道他有才幹,正準備推薦給魏王魏罃(音英)時卻害病臥床。魏罃前往探病,見公叔痤奄奄一息,十分悲痛,對公叔痤說:「人壽有命,誰能不死?然而你大去之後,我跟誰磋商國家大事?」公叔痤說:「我的隨從官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胸有奇才,盼望你能信任他,把國家交給他處理。」魏罃大吃一驚,無法接受把國家交給一個從不認識,而地位又低的年輕人。公叔痤接著說:「如果你不想用他,就請馬上把他殺掉,否則他離境投奔別的國家,魏國必有後患。」魏罃聽到公叔痤又要他殺人,又是一驚,認為公叔痤病重語無倫次,只好支唔幾句,起身告辭。

  而在此同時,秦國的國君嬴渠梁公布招賢令,公開徵聘賢才,無論是本國人民或外國賓客,只要有謀略可以使秦國強大,願意任命他當高官,分封采邑。公孫鞅聽到消息,於是西行投奔秦國,深受嬴渠梁的信任,被封在商邑,公孫鞅改名商鞅,開始大刀闊斧變法革新,秦國開始強盛,軍隊變成勇猛的虎狼勁旅。

  公元前三四○年,商鞅說動嬴渠梁攻打魏國。魏國國君魏罃命魏卬(音昂)率領大軍出戰,兩國兵團分別進入戰場,各自就戰鬥位置。商鞅派人送一封信給魏卬,信上說:從前,我在魏國首府安邑(山西夏縣)的時候,我們是好朋友,而今卻成了敵對的兩軍統帥,雖然是奉國君的命令,但我內心並不願掀起這場戰爭,我盼望跟你見面談談,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兩國間的糾紛,然後舉杯痛飲,各自班師,使兩國人民都得平安。魏卬認為合情合理,親自出席會議。兩人相見,把臂言歡,指天盟誓,兩國永為兄弟之國。可是等盟誓完畢,共同參加酒會時,就在盛大的宴席上,商鞅發動埋伏,生擒魏卬,秦軍趁勢向魏軍攻擊,魏軍崩潰戰敗,割出黃河以西地區求和。河西險要既失,首都安邑暴露在前線,沒有安全縱深,只好遷都大梁(河南開封)。魏罃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公叔痤的話。」

  魏罃的嘆息,已無濟於事,在此之前,魏罃曾逼走將才吳起,逼反智囊孫臏,魏國原是戰國初期,位居中原的超級強國,其他各國只能屈居老二老三,如此強國卻逐步自我走向衰弱,是魏罃徒有聰明而沒有智慧,學不到教訓,連最後留住人才的機會都輕易放過,致遭遷都敗亡的命運。

  而魏罃之嘆,從古至今不絕如縷,多少事後的諸葛,都挽不回悔不當初,魏罃嘆息,說明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更說明領導人才是成敗的關鍵。如果當年宋楚瑜被任命為行政院長;如果當年聽取建言,即時修正教改改回課綱、不討好民進黨(失原則、失作為)、不退出媒體、不取消軍警公教年終慰問金、不忽略栽培後起新秀、不自我感覺良好、太多的不……,國民黨豈會淪落在野被犬欺?中華民國豈會蒙上灰塵?吾人又豈會有今日的魏罃之嘆?(耿繼文)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