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時間,是指人在邁入生命終點前,所可能面臨的「失能」、「失智」或「臥床」這三大風險;「不健康時間」的年數越短,對家庭、對照顧者的壓力也就越小。
以台灣為例,二○一八年,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已超過十四%,成為高齡社會,二○二二年已到十八•四%,三年後的二○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將達二○%,進入了「超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人命」的一般特質是,行動不便、認知功能發生障礙(智能或智力)、視力、聽力、營養狀況以及心理層面的憂鬱,這種生命現象,對家庭、對社會及對國家的責任與負擔,必然更大。
李商隱的「晚晴」詩寫道:「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晚晴太美,一般人害怕晚晴的短暫,李商隱反而強調「重晚晴」,表現人生的樂觀、積極態度,值得我們將走入生命終點以前,排除「年齡因素」,過著仍舊美好的「不健康時間」。(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