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黨錮列傳》中記載杜密這個人的行事風:杜密辭去官職返家,不甘寂寞,屢次拜見太守、縣令,大放厥辭而有所陳託。而同郡的鄉親劉勝,也自蜀郡告歸鄉里,他的生活風格就與杜密迥然不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於是告.訴杜密,說:「劉季陵清士,公?卿多舉之者。」
杜密心知王昱拿劉勝的保守作風來激勵自己。杜密卻不以為然,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已,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杜)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不亦萬分之一乎?」王昱聽了杜密慷慨陳詞,感覺慚愧又佩服。
《後漢書》上注釋:「寒蟬,謂寂也。」《楚詞》說則:悲哉!秋之為?。?氣也,蟬寂漠而無聲。又,唐朝李賢等注解「軌,車?也。」「掃軌」,意思是說斷一切人事關係來往。?杜密和劉勝同樣都是退休人員,劉勝謹慎言語,恪守本分;杜密則好發議論、批判人事,而且批評劉勝的為人情惜己,自同寒蟬。
杜密後來陷於黨錮之?? ?禍,與李膺等人都被殺害,而劉勝則以「高士」知名。「隱情惜己,自同寒蟬」這八個字,成為世人貶斥自私而緘默不言者的代言。現代人常用「寒蟬效應」一詞,就是由此而來。
十三世紀,元朝劉因在討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內涵時,就援引了「劉勝? 的事蹟而認為:劉勝恪守了自己的「分限」,至於杜密顯然已經越俎代庖了。
乾隆皇帝曾說:「劉勝其人大可畏,用人者曷亦思之。」似乎他對於劉勝的表現是相當讚賞的。畢竟,逾越分寸是犯了官場大忌。
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多情自古傷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設。便總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個 寒蟬一到了孟秋,就開始喋喋不休、鳴個不停,劉勝寡言不說話,怎會被指為「自同寒蟬」呢;北宋陸佃解釋:「寒蜩一名寒蟬,…即今啞蟬;啞蟬初瘖,及得寒露冷風乃鳴,正是「秋風至而寒蟬吟」。
原來劉勝是「待時而言」,正有孔子「時然後言」的涵養,難怪乾隆會說他「大可畏?。(陳連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