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控中心在本年五月發布最新指南,認為新冠病毒能透過氣溶膠傳播,而氣溶膠懸浮在空氣中,比飛沫還要細小。
然而就在此之前的三月底,國際期刊《流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說,實驗發現馬桶沖水後,在空氣中所產生的微小水滴可以迅速漂浮到達嘴巴的水平高度以上,而且這些霧化狀的水滴極可能會攜帶尿液、糞便、嘔吐物、甚至病毒。
就以上兩篇專文來看,我們使用公共廁所時(車站、遊輪、飛機場、機艙內等等),就會有比較高的機率被傳染上疾病,再加上這些區域的空間相對狹窄,人流量又大,通風不足,所以特別提出警告。
公共廁所的馬桶沖水後,所產生液滴的大小和數量,會在空氣中生成更小的水滴,會迅速升高到一.五或二公尺以上,漂浮達二十秒鐘之久,同時小水液顆粒數量同時增加。而馬桶加蓋沖水,確實可以減少空氣中小水滴的數目,但卻不能完全消除。因為小水滴可以穿過蓋子和座圈之間的小縫隙飄逸出來,這凸顯了在公共廁所的設計中,必需要納入足夠的通風需求。
根據以上兩篇研究論文,小便斗和馬桶沖水都會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專家於是建議在公共廁所內,應該要配戴口罩,在使用後確實洗淨雙手,同時盡量縮短在廁所內的停留時間,才能降低被感染風險的機率。(潘懷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