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歸心似箭、節奏輕快的詩歌,是其流放夜郎,途至白帝城時遇赦,一時興奮莫名,在愉悅的情緒下所作,令人吟詠迴盪不已,不禁想起李白與郭子儀之間的關係。
李白才氣過人,其父李客期望他能任仕,光耀門楣。但因出身商人,在唐朝階級社會,士、農、工、商位階最低被視為賤民,無法以科舉任仕,只能尋求干謁薦舉,也就是結交達官貴人推薦,但一直不順遂。卅一歲在長安甚至淪落至「赤雞白狗賭梨栗」,與市井小混混打架滋事,在絕望之餘而寫「行路難」這首詩。
公元七四二年,即李白四十二歲時,獲玉真公主、賀知章之推薦,玄宗任命為翰林學士。因翻譯並覆渤海國書(一說大月氏),又獲拔擢官至五品,負責總結奏章及起草詔書,但實際很少奏章經其核閱。有一天與一群官員到長安北郊小鎮巧遇一隊軍人押著死囚赴刑場,李白見該囚犯相貌堂堂,乃向前探詢,原來是郭子儀,時任低階軍官,因所屬燒燬了軍需物資被論死。李白惜才乃向其長官哥舒翰求情。哥舒翰允暫緩執行,但皇帝才能赦免,李白即回京奏請玄宗赦免,玄宗允之。
李白終不得志,四十四歲時毅然向玄宗辭職,幾年後歸永王璘。而永王璘卻與肅宗爭位失敗被誅,罪及李白論死。經其妻宗氏奔走、崔渙、宋若思營救獲釋,旋又入罪,滿朝相識,無人救得了他。幸經郭子儀以官位擔保而免死,改流放夜郎。也因此層關係,流放之途,未受刁難。行行停停,走了一年多才到白帝城,遇赦立即登小舟急返,時年五十八歲。
李白當初救郭子儀,沒想到日後救了唐朝,時隔十三年也救了自己。人之行善,不必求善報,善報自相隨之,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作者附註:取材自哈金著:李白通天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