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禎社長電告「警聲已屆三十年,應有所表示」。
余何幸跟「警聲」朝夕相守八週年,離開退警後到今天,恰好是三十多的一年。我們這一批歷經顛沛流離,受過大時代的磨難,當然會有「離亂他鄉思骨肉,幾番夢魂到天涯」的滄桑。
記得在台北交通大隊時,高陽先生在大隊講一個故事:一士子讀「西廂記」,對崔鶯鶯極為著迷,終至成病,父母遍尋名醫無效。後有術士指可陰招鶯鶯前來相會,能不藥即癒。某夜術士確招鶯鶯由侍兒扶至,竟是老態龍鍾老婦,士子一算年齡,始知歲月無情,而不該去尋找想像中的「顏如玉」。我遊西藏時曾見及「獨留青塚向黃昏」的「昭君塚」,所以不必太執念於過往。我在退警會時曾收集創刊號到離開時的「警聲」,如今應仍在總會長辦公室書櫥,那許多都是退警人的食糧,並不一定都是文可載道,但都是退警人的心血,都是歷任社長、總編輯的心血,每月接到警聲很容易,可是從選稿、修正、初樣、大樣、核付,多難!真是事不經過不知難,也可以在警聲中跟失聯幾十年的同學戰友重逢,讀警聲極為快意,給自己會心一笑。儘管有人指字體太小(已改善),頁數太少(頁數多增,因過重郵資就要多),一些教忠教義的文章不喜歡。不過「警聲豈能盡如人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過去警聲曾作過訪談,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愛,都已是退警人不可或缺的食糧,假如每月十日前還未見郵差送到就會電話查詢,能夠讓讀者如此喜愛豈是易事?所以我們要為社長、總編鼓掌,感謝為退警人提供快樂的辛勞。我們沒有必要執迷於虛渺的「顏如玉」,但是要祝福警聲長存無疆!(一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