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之亂
最初,西漢五任帝劉恆在位時,吳國〈首府廣陵,江蘇揚州〉太子劉賢,到長安朝見,跟漢太子劉啟一塊喝酒賭博,劉賢賭桌上口出不遜,態度惡劣,劉啟拿起木板,擊向劉賢,劉賢當場死亡。棺柩抵達廣陵,吳王劉濞〈濞音僻〉氣惱,又把棺柩送回,葬在長安。自此之後,劉濞開始不遵守封國應有的禮節,不到長安朝見,但劉恆寬大,沒有處置。
劉啟即位西漢六任帝後,首都長安市長晁錯〈晁音潮〉建議說:「封國的國君不是庶子就是疏族,卻分去了一半天下,削減他的土地,他固然反,就是不削減他的土地,他也會反。現在行動,他反得快,但禍小;現在不行動,他反得慢,但禍大。」一連串削減封國土地的措施,造成各封國震撼。吳王劉濞聯合楚國劉戊〈首府江蘇彭城〉、趙國劉遂〈首府河北邯鄲〉、膠西國劉卬〈首府山東高密,卬音昂〉、膠東國劉雄渠〈首府山東即墨〉、甾川國劉賢〈此劉賢與劉濞子劉賢同名,首府山東劇縣,甾音資〉、濟南國劉辟光〈首府山東章丘〉,七國同時起兵叛變,指名要求中央誅殺晁錯,聯軍聲勢浩大,中央軍挫敗。
公元前一五四年,劉啟命晁錯入宮晉見,一同乘車,穿過市街,就在街頭,晁錯仍穿著朝服,被武士摔下,攔腰砍死,但劉濞叛亂未停,劉啟後悔。全國武裝總司令周亞夫堅守營壘拒不出戰,切斷聯軍補給線,劉濞幾次攻擊受挫,聯軍開始缺糧,士兵很多餓死,有人開始逃亡,只好撤退。二月,周亞夫出動精銳追擊,聯軍大敗,歷時三月,全部平定,七王全死。
※此段七王變亂史事,本無特別之處,但必須一記。原因是中華民族自黃帝以來,歷經夏、商、周,國家的規模由小而大,周朝時大肆封國給有血緣的諸王,拱衛王朝中央,天子僅統有王畿一小塊地方,朝小野大,致諸侯難以駕馭,最後亡於封國。到了秦始皇,為了避免封國的弊端,不再分封,改設郡縣給有功將領,但秦朝仍不能維持長久,更快被推翻。
至漢朝劉邦時,則記取教訓,折衷為大幅擴大王畿,使中央直轄郡縣的面積,超過封國的總和。
這場戰爭,如果七國勝,中國勢必回到周朝的戰國時代,各國林立,相互爭伐吞併。結果是七國失敗,西漢王朝挺立,天下大一統,只有一個國家的觀念,遂逐漸深植人心,認為大一統的國家才是天道。往後,中國雖歷經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一國的分裂,但最後還是回歸為一個中國,這也就是現今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歐洲各國林立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