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瓊瑤寫的一本書「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一課」,主要在說「死之尊嚴」,告訴大家如何面對「老,病,死」問題,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提出「善終權」的新觀念。
其實,「死」是人生必走的一條路,老年人如何在死時留下尊嚴?日本小說家深澤七郎所著「楢山節考」一書中,描述日本古代某村落的山林內棄老傳說,把年老的人丟在山林內任其死亡,這樣眼不見不傷心。但那被遺棄在荒山老人,他只能仰望天空,與上帝無關吧?只有憑個人想像他如何斷氣。
自由作家黎建南先生曾寫一篇文章(註)說,他在二○○一年到蒙古, 碰上大風雪,事先約好蒙古朋友接他常去蒙古大帳蓬的家。
一進去嚇一跳,見一位老人被五花大綁在柱子上,見到友人回來破口大罵:原來這位老人是友人父親,他認為這場大風雪,畜牲將被凍死,也會覓食不易而餓死,他要衝出去,一則節省糧食,再則凍死後可讓野獸飽食一頓。待開春後,人們可射殺那些野獸而活下去。兒子無奈,只有五花大綁不讓他死,讓又是一種老人對死的習俗。
總之,自古以來,對於名人有尊嚴的死從無定論,像詩仙李白先生喝茫了跳入水中捉月而死,假如他老人家長年纏綿病榻,需人把屎把尿鬱鬱而終,後代的你如何看法呢?
註:黎建南先生文章刊於二○一三年三月廿四日聯合報副刊。
(邵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