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德與酒禮
 
 

 

  中華民族酒的習俗受到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個字。「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沈亂於酒,《尚書.酒誥》就體現了儒家的酒德,例如「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執辟飲(禁止聚眾飲)、禁沉酒(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食,而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也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種禮節。雖然有時禮節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之嫌,再者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亂,重新制定飲酒禮節就很重要。
  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裡面提到,古代飲酒有以下禮節:主人與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要晚輩飲料,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畢。
  另外,在酒宴上,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辭。另外客人之間也可互相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至於,在敬酒時也有禮節,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三杯為度。
  在全世界,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之外,其他民族都會飲酒,而各個民族也因為飲酒的習俗產生出獨特的風格。(林炳光)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