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故鄉,而不管位處繁華都會,或在窮鄉僻壤,「故鄉」都是可愛的,令人懷念的;就像母親,雖然貧困蒼老,在兒女們的心中,則永遠是那麼美麗、慈祥。
杜甫眷念家鄉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白更率性吟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騷人墨客,或遇兵荒馬亂,或羈旅在外,其思鄉之情,躍然紙上。
歷經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拜占庭等古國的統治,以色列人(當時為民族之名,非地名)徙散世界各地,但他們的世代子孫沒有忘記祖國,對故鄉血濃於水的感情,歷久彌堅。在二次大戰後的一九四八年,在巴勒斯坦故土重建家園。
回看我國,一九四五年基於局勢,約三百萬軍民追隨中央政府來台,背井離鄉,政治阻隔,音信不通。直到民國七十五年的解嚴開放,許許多多同胞回陸省親、祭掃,不忘數典遠祖。
現在科技昌明,地球變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大幅縮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遊子們思鄉的情懷,卻與日俱增,永不改變。因為那是我們出生的地方,那兒有我們天真的童年……。
故鄉,永遠是故鄉。
(陳順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