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操與人格生命
 
 


  正常人都能篤守節操,表現出常態的入世人格,行為端莊,舉止合度,為人們所樂於親近與仰慕。
  一般人過著富貴、高官的日子容易,過著貧窮、厄困則較困難。接受饋贈、賞賜容易,拒絕則感猶疑或困難。左傳記說:「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因為,介之推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在困難時,在遂願時,均能精勤謹慎,且不言祿,這就是高尚節操所在,也是智者的表現風範。
  又如有「商聖」之譽的范蠡,協助勾踐滅吳後,急流勇退,化名為「鴟夷子皮」,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其家財,世人敬之曰:「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反觀世上,有人為追名逐利而嘔心瀝血,導致身體憔悴,及至中年而早衰,甚而百病盈身,苦惱不已。
  介之推與范蠡的典範,久享尊崇與榮名,這固然是一種操守和人格力量的驅動,能施民所善,去民所惡,知己知彼,正是一種處世為人的智慧表現。
  筆者認為,生命價值并不能用壽命短長來計量,有如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所說:「承家節操尚不泯,為政風流今在茲。」若是喪失祖傳的人格和節操的生命,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生命存在價值,已不能算是正常人了。(邵世榮)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