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相遠說心得
 
 


  蒙學經典「三字經」開宗明義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指人天生的本性是相近的,因後天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不同(習相遠),造成性格的差別。
  滕文公當太子時,要訪問楚國時經過宋國,順便去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指堯舜是性善的代表人物,可作為人們之表率。
  關於環境的影響,孟子說:「富歲子弟多賴(通懶),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因為陷溺心的向善可塑性,因致「習相遠」而無法回頭。
  在中國思想史中,荀子首先提出性惡論,「其美者,偽也。」偽有兩層意思,一指作用方面,即人為;一指結果方面,指人為所養成的人格。故荀子對善惡的界定,是以後果(治或亂)來界定的,而非以動機為界定。而性善論主張的結果,其後果也並非全是善向的。所以「習相遠」演進結果,可回視「人之初」的相異表現。
(李正鵬)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