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許多城市,因特殊景觀而馳名,並且擁有「別名」,如「霧都」倫敦,「花都」巴黎,「水都」威尼斯,「賭城」拉斯維加斯。
我們台灣呢,有「雨都」基隆,「風城」新竹,「府城」台南,「港都」高雄,「山城」花蓮;但早年來過台東的人,不知道台東叫「沙城」。
台東外圍有條卑南溪,溪上原有一條長長的鐵吊橋,是一個旅遊的景點。可惜,毀於颱風。卑南溪寸草不生,每逢乾旱季節,溪底土石暴露,季風一吹,溪底泥沙隨風而起,鋪天蓋地,籠罩整個台東,家家戶戶皆門窗深鎖。
五十年代初,我隨父親到台東唸書,飽嚐風砂肆虐之苦。上下學騎腳踏車,要戴風鏡、掛口罩,還寸步難行。到了學校進教室,桌子上則積沙累累。高中畢業後,我負笈北上,總算脫離了沙塵魔影。
三十年後,我回台東參加同學會,令我驚訝且苦楚的風沙,全已不見了。原來,歷經政府沿溪種植木麻黃,溪壁則梯田式的廣鋪草皮,並在乾旱時,引山泉水入溪;釜底抽薪,解決了民眾沙塵漫天之天敵。
離開台東已半世紀,假如有人問我,最難忘的是什麼?我肯定回答:不是初戀,不是金榜題名,而是無所不在的、深印肺腑的「風沙」。
(陳順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