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華佗—談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曹操怎樣殺華佗,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載述詳細。
  曹操為造建宮殿,揮劍砍倒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風病,嚴重時頭痛欲裂,遍尋良醫均不見治效。後來,華歆向曹操推薦華佗,曹操馬上派人將華佗請來。
  華佗診視後認為,頭痛是因中風〈中了風寒〉而起,病根在腦內,不是口服湯藥就能治癒。應先飲「麻肺湯」(即「麻沸散」,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再以利斧劈開腦殼,取出「風涎」,方可除去病根。
  生性多疑的曹操,誤判華佗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將華佗收監拷問,一代神醫就此屈死獄中。
  以神經外科醫師的角度來看,曹操是罹患了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五六十歲的年紀容易出現腦萎縮,腦部表面血管容易拉扯斷裂出血,只要發生輕微的腦部撞擊,就容易造成出血。血塊會慢慢累積壓迫腦組織,一、兩個月後可能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半側麻痹等症狀,這就是慢性硬腦膜下腔出血。這種出血在頭部撞擊之後的幾天之內,可能連電腦斷層掃描都無法檢查出來。
  曹操連年征戰,多年下來肯定積累不少頭部撞擊的傷害。以現代的神經外科技術,只要在顱骨上鑽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孔洞,將底下有血水的腦膜切開,引流出來即可。不過,在三國時代醫療技術有限,華佗提出這樣的診斷與處置,當然遭到質疑,最後還落了個冤死下場,確極悲哀。(張尚文〈警眷/現為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