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頭。
香港吊頸嶺是由雲南一批逃避亂世的華人八千人,先到廣西再進入廣東深圳羅湖邊界,要求香港政府讓他們進入九龍。英國大為緊張,難民與英國幾經交涉、溝通、妥協,終於接納他們,安置在一個無人居住的吊頸嶺山頭;顧名思義,吊頸嶺其實是一個荒蕪的不毛之地。
據說,吊頸嶺因寸草不生,陰風森森,常有鬼哭狼嚎之恐怖聲音,人煙罕見;所見俱貧病交加,感到人生絕望,而自行上吊了斷。
那批難民,曾試圖與台灣聯繫,希望派出船隻去接回。不幸,難民頭頭余程萬,被屬下因討生活盤纏而引起衝突,失控被打死。台灣當局聞訊,也就放棄了接回計畫。
一九五○年以後,有接助難民第二代人赴台,也無具體結果,難民改以自助人助作法,在吊頸嶺安頓下來。而此後英國,則將難民逃陸抵香港者,皆安置在吊頸嶺,吊頸嶺於是漸漸人多了起來。有人倡議將吊頸嶺易名為調景嶺。
難民們雖然住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活,但身心則充滿了喜樂與希望,擺脫了桎梏的恐怖陰影,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不擔心被扣帽子而隨時會被逮捕、嚴訊,甚至安上「莫須有」罪名而拘禁,同時還會連累家人禁若寒蟬。
定居在調景嶺,之後可以申請回台,享受民主生活,與家人團聚,結婚生子,幸福無邊。
香港政府計劃將調景嶺建設為新興社區,觀光勝地,蓋五星旅館、百貨商店、娛樂場所等,成為國際之旅遊勝地。相信指日可待。
(張崑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