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最早可溯及春秋戰國時期。彼時七夕為祭祀牽牛星、織女星。漢以後,開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結合,成為屬於婦女的正式節日。
《詩經•小雅•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羅頎《物源》:「楚懷王初置七夕。」這些記載,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七夕節。
東漢應劭《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則是七夕成為婦女節日的始源。
《詩經•小雅•大東》:「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織女星,無心織絹,繫念銀河對岸的牽牛星。故在西周已有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金/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