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武帝繼位,漢朝第五位皇帝,其文治武功,成就輝煌。武功方面,版圖空前擴張,威振四方,是漢朝開國以來國力最強盛時期。文治方面,最值得提起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導致儒家思想教義學說風行,逐漸深入社會民心,影響後世深遠,更成為我中華文化的主流中心思想。
談到儒家,大家都知道「忠恕」之道,儒家教義著重個人的言行修養,認為「八德」的踐行是修齊治平的基礎。所謂八德,就是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八項德行。至於八德的由來,其中的禮義廉恥是管子所提倡。管子是春秋初期的政治思想家,重禮教,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襄助齊桓公成為春秋初期第一位霸主。
至於孝悌忠信則出於孟子,孟子名軻,是孔子嫡系孫子思門人的學生,戰國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及教育學家;孟子主張仁政,以德昭人的「王道」精神,反對以力服人之霸道,認為以德政爭取民心一統天下,才是治世長久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廣收門生,並周遊列國,游說從政,試圖實現其仁政理想,諸侯列國雖予禮遇,但均未受到重視和採用;晚年和門生專心著書立作。在儒家發展史上,孟子是孔子學說的重要繼承人,後人以「亞聖」尊稱之。
春秋戰國諸侯列國爭強鬥狠,相互戰爭不斷,民生塗炭。為求治亂,有志之士提出各種主張,學派紛紛成立,提出治國止亂之道。
漢武帝繼位後罷黜百家獨尊儒家,風行草偃,將人民導向知書達禮,循規蹈矩;對於不重視及違犯八德禮教之人,當時社會會受到譴責,斥之為忘八德或缺德,因此社會的氛圍是充滿禮教祥和,也致使我中華民族一度贏得世人尊稱為「禮義之邦」的美譽。
反觀現今的社會,由於時代不斷演變,世風日下向下沉淪,充斥著利害、對立與亂源,如何再能把社會人心向上提升重回到重視禮教祥和之境,是個重要的課題,也應該是我輩共同的責任使命。
(林奕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