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熱辣美食街「簋」街,馳名中外,因而有「不逛簋街,不算到過北京」之說,我也是在那裡第一次與它邂逅。
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在北京已經很冷,我穿著重裝備,跟著外甥走在大街上,沒有心情看街景,走在一個路口,偶一抬頭看到「簋街」之名,對這個「簋」字起了好奇心,回到外甥住家趕緊查字典,音唸「軌」,是盛東西的一種器物,之後也就忘了。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我去黑龍江省佳木斯,在哈爾濱住了兩天。記得是在哈爾濱防洪紀念塔不遠的中央大街北端,距松花江畔不遠的路邊,看見一個小飯館「簋簋餐廳」。
我第一個感覺,想起了北京的簋街。第二個感覺,敬佩飯館老板還真有學問。第三個感覺是疑惑,在大陸街上,碰上這個字寫得那麼大,那麼醒目,卻仍讀不出來,心裡十分彆扭。
簋,讀(音同軌),古代食器。圓口、圓足。無耳或有兩耳,也有四耳方座或帶蓋的,青銅或陶製。盛行於商周時期,盛食物用。
《辭海•語詞》「簋」條提示,可參照「簠」,而這個字讀(音同府),是和「簋」同時期的青銅製器,長方形食器,盛放谷物。《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供簋簠,實之陳之。鄭玄注:內方外圓曰簋,內圓外方曰簠,盛黍稷稻粱器。
(于愷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