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俗諺典」中,讀到一句俗諺說「五百年內必有王者興,一千年難找一個好『勤務兵』。」令人非常慚愧,也覺得很驚訝。慚愧的是,自己在正式的國軍部隊中,工作了十四年,由上等兵幹到中尉,從不曾聽過這句俗諺,真是孤陋寡聞到家了。
那時候聽到最多人都喜說的,有關軍人的俗諺,只有「事務長」的舖蓋︱不理。意思是指「事務長」(軍閥時代稱「事務長」,後來改稱「特務長」,現在則叫「行政官」)的床舖從來不整理。因為他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生活散漫,連自己的棉被都不疊好。驚訝的是,勤務兵在部隊中,不是列兵,可以稱為「活老百姓」,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竟拿他來與王侯相比,真是太抬舉他了。尤其,國軍的歷史,至今還不滿百年,如今就定論:一千年也找不到一個好勤務兵,太武斷了些。而且何謂好勤務兵,實在也定不出一個標準,不能說甲的勤務兵不太聽使喚,就不是好勤務兵,這樣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也不太公平。其實,如今早就沒有「勤務兵」了。
部隊有「勤務兵」,可能是在軍閥部隊裡。各地大軍閥,將部隊視為私有,只要你不背叛他,部隊中怎麼搞,他都不管。據說,早年四川那些軍閥部隊官兵,公開派部隊去購買鴉片生土,公開販賣,養幾個私人用的勤務兵,是常有小事。
北伐成功,部隊沿襲前制,置有勤務兵,通常排長連長特務長,都有勤務兵,有家眷的人,都放在家中,侍候太太少爺小姐,或者專門侍候官長。
筆者於三十六年從軍,連裡的幹部,都是單身,步兵連四個排長,加連長特務長,各有一個勤務兵,開上戰場,移動性太大,這勤務兵,就成了官長的挑夫,負責挑長官的被褥衣物、盥洗用具,加上勤務兵自己的衣物,少說也有七、八十斤,比我們戰鬥兵的槍彈軍毯重多了。這些勤務兵,都能吃苦耐勞,完成任務。到了宿營地,得替長官找床,大致都是卸下民房的門板當床。還得為長官準備盥洗用水。那時的部隊,似乎沒有沐浴的事,能用手擦洗身體,就算很享受了,我們當小兵的別想。
我排駐防在盱眙城外小山上,勤務兵每天早晚,都得下山找水井,捧一盆水上山,供排長洗臉抹澡,來回有一公里,捧一盆水,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要想水不溢出,真要點本領,但他從無怨言,侍候排長耐煩週到,真是一位標準的勤務兵,誰說好勤務兵難找啦?
(張璞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