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錢人家買貧家兒女為奴,寫好賣身契,於是主僕關係確立。主人對待僕人任意支使打罵,甚至有的奴隸受不了虐待而逃跑或自殺,被打死的也有。
今日時代不同了,所謂「僕」只是出賣勞力供私人驅使為業之人,不是賣身為奴;至於「主」只是按日付錢收買窮人勞力供其使用的人而言。彼此只是僱傭行為,雙方人權平等,主人不得虐待僕人,如認為僕人不合意,責罵或可,絕不能舉手就打。罵如過頭,僕人可還口或甩手走人。如打了僕人則觸犯刑章,要吃官司。雖說如此,做主人的總是瞧著僕人不順眼,挑三挑四,或嫌懶,或嫌吃得多,或說僕人偷東西……。其實一天忙到晚,焉能不累?累則餓得快。「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這個道理做主人的不懂嗎?
從前有個法國富人,雇用一名男僕,怕男僕偷懶,預先寫好一份巨細靡遺的工作大綱,經主僕雙方同意簽字訂定約章。僕人每天照章辦事。一日,主人不慎跌落井中,大聲呼叫男僕救他。男僕來到井邊,說道:「你先別急,等我看看約章中有無救你出井這一項。」這雖是個笑話,也是諷刺主僕關係的微妙。
在台灣居所多是高樓大廈,即便有錢人家也是全家共住一戶。僕人與主人同室而居,雖然使喚方便,卻有諸多不便之處,如家中成年男人較多,女僕年輕更是不便,主僕關係自然顯得尷尬。
在我家同一國宅不同樓層,即有兩家雇用外傭,其中一家人口較多,分住樓上樓下兩戶。樓上老夫妻和二位女兒同住,樓下一戶由其子全家三口居住,共同使用一名外勞。一切家事全由這名外勞打理,一用數年,未曾發生爭吵不快情事。
另外一家只有一位老太太,老伴早逝,兒女不在身邊,老太太一人獨居,年邁體衰,不得不請外勞照料。每日也只買買菜,做兩人飯,陪老太太聊聊天,看看電視,工作簡單輕鬆,但卻經常令老太太不滿意,外傭換來換去。究其原因不外老太太難伺候。
蘇東坡有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還醉,歸來彷彿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東坡居士為了不想吵醒家僕,寧願在清冷的深夜獨自在江邊「倚杖聽江聲」等待天明,這等善待家僕的胸襟何等寬厚。
晉朝陶淵明在京,老家兒子來信,需要一個僕人幫忙。淵明公找了一人持著陶公書函,向陶子報到。陶子拆開父親書函,見只有幾個字:「彼亦人也,可善待之。」
不記得是誰曾經說過一句主僕關係的名言:「廚子不偷,五穀不收。」其實主僕關係原有和協之道,不外「寬容」二字,秘訣也只「彼亦人也,可善待之」而已。
(李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