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學體大精深,形、音、義俱備,且諧意、轉注、假借字很多。古今文人雅士便運用這些特點,盡情發揮,或分解、或結合、或剪頭去尾,或因事借字,製造出許多妙不可言的遊戲,藉以達到娛樂效果;相傳拆字即在此情形中產生的。
拆字始於何時、何地、何人,已不可確考,可知的大概是始於漢周,盛於唐宋,普及於明清,各代名家輩出。僅舉一個「怒」字為例加以說明。
一天,有位青年人額上貼了紗布,似乎受了點傷,氣沖沖的去找名嘴金鬍子,金鬍子問:「有什麼不如意?」青年人說:「大丈夫難免妻不賢?」
金鬍子一面上下打量著青年人一面說:「拆個字吧!」
青年人即刻寫了個「怒」字。
金鬍子微微笑說:「看來不像你所說的吧?」「此話怎講?」青年人問。
「你在外拈花惹草,老婆動手打你,也是罪有應得的呀。」金鬍子接著又說:「怒」之一字是「心」「女」「又」組合而成,這證明你「心」上又有一個「女人」老婆不揍你,才怪呢!
拆字不預設文字,由問者任意、自由寫一個字,加以拆測,還得搭配當時的氣氛、環境等因素,確有難度。倘若沒有深厚文學基礎,豐富常識,靈動機鋒,敏捷的反應者,則難達慧口妙斷之境。
(宋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