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另一種生活體驗
 
 

 

  年輕時擔任外勤工作,除勤務時間外,勤餘仍須留在駐地待命,放假係採輪休制,每週編排一天輪休二天外宿,遇特殊節日或狀況則受命停止輪休也屢見不鮮,因此,對家庭照顧較少,對子女成長過程「較為陌生」,一輩子感覺虧欠是很多同仁閒聊時共同的心聲。


  在迎接下一代新生命到來前,為瞭解如何與嬰幼兒相處及處理其哭鬧或便溺等各種狀況,即報名參加市政府辦理之托育人員(保母)專業訓練課程,並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接受為期一個月一二九小時的訓練。訓練科目除嬰幼兒發展衛生保健、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親職教育與社會資源運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相關法規等學科外,尚有嬰幼兒照護技術課程,如清潔牙縫、洗澡、穿尿布,甚至幼兒呼吸道哽塞及傷口處理等,內容相當充實。

  上課期間請假時數有嚴格限制,課程結束後參加考試,每科必須及格始能取得結業證書。

  大部分同學對於學科考試尚能平常心面對,但術科考試壓力較大,因術科操作時必須注意細節較多且複雜,練習照顧或教導嬰幼兒時必須一面講話安撫,一面告知目前正在為他做的或教他做的是何事,請他配合,完成後尚須口頭嘉勉、鼓勵,誇獎他配合得很好或做得很好。

  若動作或口頭說明有疏漏者將被逐項扣分,若動作疏失會造成嚴重後果者,將被要求重做並不給分(例如泡配方奶的熱水經測量水溫過高或所抱嬰兒不慎掉落等)。

  分組練習時,連經驗豐富的祖母級同學都會手足失措。練習各項術科時,讓我想到以前教導專責交通事故處理人員及學生在交通事故現場情境演練情景,同樣會要求他們一面測量一面要口頭說明「定基準點、定基準線,量垂直線、車寬、車長」等,一方面要學生記住各項蒐證重點、要領及流程,另旁觀者亦能從中瞭解操作者動作內容。

  在取得結業證書後,雖未參加勞動部舉辦的技能檢定以作為事業第二春的準備,惟因訓練內容記憶猶新,目前照顧自家嬰兒,以所學各項技能尚能勝任,尤其拿著「Baby小繪本」,指著圖畫對著嬰兒講故事,他竟能看著我所指的圖畫安靜的聽(雖然聽不懂得),若非專業老師教導,我不會做這種傻事。

  嬰幼兒時期對周邊各種事物均感好奇,試圖碰觸、撫摸、拉扯、攀爬,照顧時必須專注、耐心,很辛苦,但看著他在我所營造的安全環境中探索成長,這種體驗是快樂的,或許也可以彌補心裡一些缺憾吧!

  這是人生的另一種體驗,也是接受子女來臨前的必備課程呢?(黃峰亮)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