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商相變,低昂舛節。
前有浮聲,後須切響!
︱沈約
字的聲音有平、上、去、入四種讀法,這是沈約創造的,此外沈約並創立了詩的格律︱八病,凡是犯了其中一病,就算不得好詩。此前做詩,本來十分自由,自他立了這格律,做詩要講究平仄之聲。
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省境)人,生於南北朝時宋朝,死於梁朝,做了三朝的官。其父沈璞,在宋為淮南太守,後因罪被殺,那時沈約十三歲,就離家逃難,後逢大赦,才得回家,從此格外努力讀書,晝夜不倦。他母親怕他過於用功,常在夜裡減油滅火,要他早睡。宋時,曾被郢州刺史蔡興宗所引用,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蔡興宗對他兒子說:「沈記室是個最有學問的人,你應當好好跟從他。」
至齊朝,文惠太子和他很好,陞為步兵校尉,管書記,並在永壽省校訂四部圖書。在太子宮中,文人很多,只有他為太子特別看重,常與太子閒談終日,至晚始出宮。
他在梁朝與梁武帝等都為好友,武帝即位後,封他為建昌縣侯,陞官為尚書僕射,在梁接連做了十二年大官,活了七十三歲,武帝諡他為隱。
沈約創造出詩的四聲八病,所以他所做的詩,體裁不同,後人就叫以前為古體詩,以後為新體詩。又因為那種詩體是在齊武帝永明時候所創,故稱「永明體」。後來唐朝詩中,有律詩、絕句的分別,就是從此變化而成的。
【編按:「八病」說最早見於唐朝人的記載,據郭紹虞的考訂,歸於沈約為首創。據中國文學史」一類書籍之分析,八病禁忌苛細,連沈約自己都做不到。又,沈約晚年與梁武帝有嫌隙,沈約憂懼而死,有司請諡沈約為「文」,梁武帝說「懷情不盡曰隱」,故改諡為「隱」,故後人又稱沈約為「沈隱侯」;唐代詩人崔顥「題沈隱侯八詠樓」,即據此而來。】
(李克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