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中外童話故事中,常見蝴蝶和蜜蜂的對話,結論都是以蜜蜂的話「無蜜又無蠟,如何能過冬?」作為中心思想,如果以「寶島人」的流行語來說,就是主流思想。換言之,不論是想修成正果升天為神成仙?或是神的兒女、子民,甚至為國盡忠進忠烈祠,總會在腦子裡想到類似以上的問題,無如在當前青年學生中,多半都著重於「努力面前」和爭取「利」「名」,管它明天亙古!
就算扯到生死健康大前題時,竟還有人反問:「就像你說的那樣,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活一百歲又有甚麼意思?」豈不就是如蝴蝶笑蜜蜂?
最可嘆的是,曾經有一位名利一身的長者說過:「我已經八十多歲,十五年以後的結局,和我有甚麼關係?」這話竟然上了頭條,看在年輕人眼裡,不知作何感想?
記得二十幾年前出國探親時,孩子看到我們台灣旅客買名品數鈔票的新聞問我:「爸,他們好像真的很有錢喔?」
我只好回答:「也不是人人都有錢,只是大家好像賺得容易,所以捨得花!」(翟世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