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小說
 
 


  處世之道包括甚廣,茲以至聖先師孔子為例,孔子把人生分為六個階段、兩大過程,以卅歲為立志於學時期,卅歲以後為立業時期,亦是處世做人時期,孔子自述云:「五十有五立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在孔子看來,三十歲為步入為人處世的開始,那麼吾人又應如何處世?
  第一、誠誠懇懇的處世待人:誠者不自欺,無私心,而從容中道,擇善固執。誠,可以創造,可以奮鬥,可以犧牲,所以是吾人處世之根本。
  第二、和和氣氣的處世:青年守則以「和平為處世之本」啟迪國人,管子說:「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干戈。」漢書亦云「和氣致祥,乖氣致異」,若人能將「和氣」二字堅持踐履,時時警惕自己,應有無窮好處。
  第三、以忍讓精神求得人和:世間最難做到的是「忍」,忍字心上一把刀,刀刃插心,就是要警惕自己。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深具哲理,昔日寒山問曰:世人輕我、騙我、謗我、欺我、笑我、嫉我、辱我、害我,我將如何?」拾得答曰:「惟有重他、敬他、容他、讓他、耐他、避他、不理他,再過些時看他。」再過些時看他,就是忍的最高境界,所以退讓是保身最好原則。
  第四、要有仁愛的襟懷:博愛之謂仁,孟子曰:「君子之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就是以仁心博愛為處世之道。
  第五、處世注意修身立己:為人處世若能吃虧而不計較,不佔便宜,則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否則禍雖未至,而福已遠離。故此,臨事若肯替他人想想,是第一門學問。
  古人說,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口,貧窮則苦心,江湖險,人心也有其險處,故應知其難,甘其苦,防其險,則可以處世而應變矣。
(劉立智)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