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標阿里山
 
 

 

  阿里山之由來,相傳於二百多年前(一八○○年),山地原住民鄒(曹)族有一位酋長阿巴里,勇敢善獵,從達邦社翻山越嶺來到今之阿里山地方打獵,常滿載而歸,也常帶族人前往,每次均豐收,族人為感念他,乃將地名稱為阿里山。
  清康熙元年,鄭成功治台,阿里山屬承天府天興縣轄,到康熙二十三年,改屬諸羅縣轄,到了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役後改稱嘉義縣轄阿里山。到了一八九四年馬關條約日本佔台,設籍台南州嘉義郡達邦社阿里山番地。民國卅四年,日本戰敗,台灣光復,政府收復依「吳鳳故事殺身成仁」改為嘉義縣吳鳳鄉阿里山。
  民國四十三年一月廿三日,韓戰停戰,中國共產軍「抗美援朝」被俘的一萬四千名志願遣送來台,以反共義士來歸,而訂定自由日,有童謠: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出神木……,另尚有「高山青」乙曲歌頌阿里山,阿里山名聞遐邇。
  民國七十八年,山地原住民抗議「吳鳳的故事」虛偽荒誕,拆除嘉義火車站前吳鳳銅像等抗爭,不久吳鳳鄉改為今之阿里山鄉鄉名。
  一九○三年二月八日,日本統制台灣,為了開採阿里山資源,興建登山鐵道,特令林學博士河合鈽太郎前來勘查,到了石鼓盤溪發現千年古木茂盛參天,如處世外桃源,當夜即橫臥石上,眺望明月上昇,溪流潺潺,淘醉於美景而徹夜未眠,「眠月」地名一詞乃應景而生。十年後河合博士再度舊地重遊,見景悲從中來,留下雕鏤嘆詩為証。
  漢譯該詩:
  斧斤遠入翠微岑,
  伐盡千年古木林。
  枕石席苔散無跡,
  鳴泉當作舊時音。
  阿里山森林鐵道,為世界三大高山鐵道之一,五千年神木群,萬年「眠月」石猿為揚名地標。阿里山之日出、雲海、夕霞、森林及登山鐵道等,名聞遐邇,為國家公園風景區。
有此一說:遊台灣未登阿里山,就不算到台灣旅遊。近來大陸觀光客慕名而來,阿里山是必遊景點,蜂湧而至的人潮,把阿里山擠得人海水泄不通,阿里山為台灣之地標,名不虛傳。

(黃春木)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