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後宮甄嬛傳」播映以來,風靡一時,也引出很多話題,像藝人彼此互稱「小主」相戲謔,同時帶動了一股宮廷古裝戲風潮。
電視台把「甄」劇當新聞播報,並談到甄嬛的「嬛」字讀法的問題,筆者查閱了辭源;「嬛」虛淵切音喧,便嬛輕麗貌。司馬相如賦:靚妝刻飾,便嬛綽約(此處「嬛」讀渠營切,音瓊,庚韻);與煢惸並同,獨也;與環同,環亦作嬛。「嬛」輕佻便捷之意。「嬛嬛」無所依怙之意,詩•周頌•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亦作煢煢。
台灣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嬛」有(一):ㄒㄩㄢ、ㄐㄩㄢ,(二)ㄑㄩㄥˊ及(三)ㄏㄨㄢ三讀音。(一)虛幻切,音喧,(二)渠煢切,音瓊,與辭源同,(三)胡頑切,音還,刪韻。
對「嬛嬛」疊字之解釋,為孤特急戚之貌,(此處嬛音「」,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柔橈環環(指柔橈嬛嬛,皆指骨體軟弱長婉也),因此嬛有三種讀音,形容詞疊字讀「」是對的,但甄「嬛」之嬛是一名字,雍正帝暱稱其嬛(還)兒。讀「還」也好,嬛(喧)也好,筆者認為讀「還」比較有點女人味。【編按:在選妃時,雍正初聞甄嬛,即問:「那個ㄏㄨㄢˊ?」「『嬛嬛一嫋楚宮腰』的嬛。」(宋•蔡伸「一剪梅」)故編劇流瀲紫(原名吳雪嵐)是使用了典故。】
(焦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