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在文化人類學上,人被認為能夠使用語言,能夠建立社會組織與研發科技,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生活上我們習慣將遇到的對象,予以分類。比如分為北部人、南部人;年輕人、銀髮族;X世代、Y世代、E世代;國人、外國人;好人、壞人等,如此分類,乃在滿足容易了解與預測別人行為的需求。如認為對方是好人,就相信他的行為較值得信賴,可放心與之交往;反之反是。
所謂「物以類聚」,分類在於方便歸類、認知、解釋和預測。相傳乾隆下江南,到了鎮江的金山禪寺,觀看長江上熙來攘往的船隻,問說長江每日有多少船隻往來,法磬禪師答說只有兩艘船往來,乾隆一時不解?法磬禪師接著說,一艘船為名,一艘船為利。禪意之下,視汲汲營營的世間凡人,不為名則為利。
分類雖有上述之便利,但也常帶有輕蔑、以偏蓋全(心理學稱月暈效應)和刻板印象的副作用。如職務任用上之性別分類,已被視為性別歧視。又如將年輕一輩比擬為「草莓族、果凍族」,吃不了苦、受不了壓力。但年輕族群中,腳踏實地、吃苦耐勞有所作為的大有人在。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未必都能一言以蔽之。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加上時空背景的變幻,行為模式更難以捉摸。但好友TY先生仍持其獨特立論,常打趣說,自己是個「沒有成功的好人」。因為一輩子守法守紀,從未使壞,應算個好人,但卻庸庸碌碌,沒沒無聞,從未發光發熱,說不上成功。他感慨地說,若某人左右逢源,呼風喚雨,成為舞台亮點,或遮掩得宜,或因歷史站在他那邊,縱然你我不屑他的巧取豪奪,但也難否定他是成功(的壞人)。除非他事跡敗露,鋃鐺入獄,才有可能淪為失敗的壞人。
朋友,您同意TY先生的分類嗎?
(陳東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