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聯副,見高雄西子灣旁中山大學詩人兼教授余光中所創的新成語「詩無達詁」,經過一翻查証,始知「達詁」就是以今語解釋古語的意思。詩重意境,其解讀自然不同。舉例來說吧!
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的首句說:「月落烏啼霜滿天」的「霜」字,所指並不是霜雪,而是滿月明亮光輝之月光。李白思鄉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指的也是月光。
〈楓橋夜泊〉末句「夜半鐘聲到客船」,依史實記載:寒山寺的鐘聲固定在夜半三更時敲響一○八次,為什麼不多不少,一定一○八次呢?原來是寒山寺方丈老和尚,根據一年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五天為一候)相加,剛好是一○八。敲鐘一○八下,表示:一是一年的終結,有除舊布新之意。二是依照佛教的傳統,人在一年中有一○八種煩惱,為消除人類無名煩惱,固定敲鐘一○八次。這也是寒山寺一年一次非常隆重的儀式。
江山不為興亡改,朝代已數度改移;寒山寺的鐘聲,也已隨時代的更替而改變敲鐘方式。但是,張繼的不朽詩篇,仍流傳千古。
(宋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