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漢溪與新店溪沖積而成的蘆洲,是典型滄海桑田的肥沃農地,也是大雨過後的水鄉澤國。民國七十年二重疏洪道興建完成,及都市政策與計劃的推展,發展快速,於八十六年十月改制為「蘆洲市」。
從沙洲、農地、淹水區跳脫到市級新城,一路過來,就文化層面看,與隔淡水河的臺北市相比擬,蘆洲可說是「文化沙漠」。幸運的是,見譽「神雕大師」的雕塑國寶王兩傳先生,於民國八十六年間在此籌設「紫禁城文物館」(後依文化局意見改為紫禁城博物館)後,在文化沙漠中一夕間冒出了文化綠洲!
前不久,我與內子同去參觀,花了整個下午而仍是走馬觀花,深感該館不止是文化綠洲,宜是蘆洲文化奇葩吧。
館內陳展的古物豐富稀有,僅能例舉一二以見大觀。
主展覽館門面「清朝親王府」,展示有帝王用品、玉器、銅器、木雕、瓷器、兵器、官帽、難見的畫作、鐵布衫、專攻鐵布衫破綻的三陵刺等。當然,古物不限於有清一代。如其中一具「西漢金縷玉衣」,身長一八八公分,玉片二、四九八塊,編串玉片金絲一、一○○公克。十多年前我到絲路旅遊時,曾在地下墳坑看過兩尊金縷玉衣,但個頭、玉片編串都沒這麼魁梧,讓我端詳許久。
又如「皇帝用碗」,黃色,襯入花鳥圖飾,厚度○•二公分,白玉材質的常見,色黃且薄的少見。「翡翠萬聖龍車」全車南陽玉雕成,雕工華麗,細刻玉龍二五六隻、玉鳳三十九隻、蝙蝠六十四隻,車門門簾及窗帘的簾/帘珠串子,則是東菱玉。內子獲導覽師默許,伸頭內探,看見座位上有安全帶設計呢。另如慈禧太后寫字用的腕枕,還有岳飛寶劍、戚繼光刀等,都難得一見。
新聞曾報導,八十多歲的溥儀的弟媳福晉李淑真,到過該館參觀。看到清朝故宮的許多寶物,有幾件她或在七歲或已長大之時,都曾坐過、摸過,說著感嘆不已。
蘆洲辦過熱鬧的「切仔麵嘉年華會」,但李福晉之所以專程從大陸來到地圖新生地的蘆洲,不是為了吃ㄧ碗麵,完全是來自紫禁城博物館的誘因;就這個角度,值得文化政策單位省思。
(劉邦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