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用,和為貴
 
 


  和平,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和諧,為大眾應該俱有的待人處世態度。和藹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佳方法。國父中山先生臨終仍高呼「和平,奮鬥,救中國」,儒家之首孔老夫子強調「禮之用,和為貴。」亞聖孟子更明白的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這個字的確至為重要。古人說:「和則昌,不和則亡。」譬如家庭中父母兄弟「和則家道興盛,不和則衰。」同理,在社會中的士農工商,「和則繁榮,不和則亂。」國家朝野「和則昌隆,不和則敗亡。」充分說明了「和為貴」的大道理。
  淨空法師在〈認識佛教〉書中說:佛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在教育法則上比一般學校的校規或公約更嚴格,其戒律和規範,所用的方法是「六和敬」;何謂也?
  以「見和同解」來建立共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以「戒和同修」作為叢林或寺院共同遵守的戒律。
  以「身和同住」約束行為,使其起心動念,不致犯罪過。
  以「口和無諍」要求僧眾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
  以「意和同悅」用法喜來鼓勵,不可三心兩意。
  以「利和同均」告訴學生,生活利求平均,享受一律平等。
  讀完了「六和敬」以後有種同沾法喜之感,這與「致中和」精神,可謂殊途同歸。
  去過北京旅遊的人,都參觀過故宮三座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象徵權威的建築物「金鑾殿」,其實最前面的是「太和殿」,後面的是「中和殿」,再後面的是「保和殿」。這三座豪華的建築物,均以「和」字命名,由太和、中和而保和,確實有它象徵的意義在。
  由此也可以知道,清朝歷代帝王是「和」字來統治天下,治理國家。傳到宋代,未能保和,而和平是保和的基本成果,也是「秩序的和諧」,但清朝昧於自由、民主、均富的趨勢與和諧,無法促進社會的祥和,因而亡國。 (宋津源)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