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不偶然
 
 


  科舉時代,縣有縣學,由提學官主持。應試未入學的稱「童生」,入學後名「生員」或「秀才」。學中有歲試、科考。科考列一、二等的,可參加鄉試。鄉試在省城,如中式,即取中後,叫做「舉人」,可以在第二年三月上京,到禮部會試。中試後,再由皇帝親策殿試;若獲金榜題名,得中進士,是天子門生,風光無比。
  朱然是清朝嘉城縣人,少年懵懂,不愛唸書,成天跟一些紈?子弟廝混,吃喝玩樂,入學考試年年落榜,也毫無所謂。一天深夜回家,暗地聽到父母交談,對他不求上進憂心失望,不住嘆息。猛然覺悟,自己行為荒唐,愧對父母,於是下定決心用功讀書,疏離酒肉朋友。日以繼夜地發憤努力,不但入了學,成為秀才,而且鄉試也中了舉。鄉里父老刮目相看,父母也很欣慰。但是從前那班輕狂少年心裡酸溜溜地,便在紅紙上寫著:「偶然中式是朱然」,貼在朱家門邊,嘲笑他只是「偶然」,沒甚麼了不起。朱然撕下這紅紙,貼在自己書案前面,激勵自己,加倍用功。第二年春天,又高中進士。便用紅紙,寫了一首「偶然」詩,貼在門外:「偶然中式是朱然,難道偶然又偶然?世間多少偶然事,要知偶然不偶然。」
  這首詩在外流傳,被成為教訓子弟的資料。無獨有偶,還曾經有偶然狀元。
  曾鶴齡在永樂辛丑年上京會試,同船的浙江舉子多是狂妄青年,在船上高談闊論,目空一切。見曾鶴齡沉默寡言,故意找些書中疑議問他,曾鶴齡不願跟人糾纏,總是說:「抱歉,不知道。」他們聚在一起,暗中偷笑他說:「夫夫也!偶然預荐耳。」意謂:這個人是偶然中式,拿到荐舉的。毫不客氣地叫他:「曾偶然」!他也不理會。當在京城會試、殿試後,這些浙江舉子都名落孫山,而曾鶴齡則名列榜首。狀元登科,他便寄詩給他們說:「捧領鄉書謁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間固有偶然事,豈料偶然又偶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功不唐捐,非偶然僥倖得來。(涂慶齡)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