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釋解─ 苟活
 
 

 

  苟活謂屈節辱身,苟且偷活也。見於《漢書》司馬遷•李陵傳,陵力竭屈降,遷上書為之辯護,武帝以為沮貳師將軍李廣利;而推言李陵之功,遂下廷獄,處以腐刑。
  《李陵答蘇武書》:「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苟活。」陵以五千步卒出塞,五將失道,獨戰單于,兵盡矢窮而被俘,功大罪小而母妻被戮。陵答蘇武一以自白,一以咎漢負德。忍辱苟活,留千古嘆惜之名。
  《司馬遷報任安書》:「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司馬遷枉受宮刑,刑餘苟活,是為了繼續著作《史記》,綜其終始,成一家之言,忍一時之辱,垂萬世之名。
  苟活又與苟全約同其義,《三國志•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武侯生於亂世,量時審勢,欲得明主,待時而動也。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大丈夫當離亂之世。生寄死歸,活得要有尊嚴,活得要有意義,凜氣節之重,明去就之分,豈能一世苟活。〈宋毅〉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