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乎也者矣焉哉。
乙:用得妥當是秀才。
甲:張千。
乙:宋萬。
甲乙:上台一鞠躬。
甲:你剛才說「秀才」,「秀才」是甚麼東西?
乙:他不是東西,是一種人,讀過很多書,認得很多字。簡單的說,就是優秀的人才。
甲:如此說來,你也算是「秀才」。
乙:我算不得。
甲:吃飯的「吃」字,你該認識吧!
乙:不就是閩南話的「呷」,客家話的「食」,布農族的「」,四川話的「」和「」嗎?
甲:我想說「吃」,必須用嘴吧咀嚼……。
乙:當然,若不用嘴,怎麼叫「吃」?
甲:我發現有許多「吃」,不必用嘴也能「吃」。
乙:怎麼可能?
甲:說你「吃癟」、「吃虧」、「吃NG」、「吃官腔」、「吃排頭」、「吃耳光」、「吃閉門羹」等等,你嘴吧動了嗎?
乙:看不見的東西,我怎麼動嘴?我反芻嗎?
甲:還有一個「打」字,比「吃」更奇了。
乙:奇在哪裡?
甲:「打」的部首是「手」,凡是「打」,必用手。
乙:那是當然,沒有「手」怎麼打?
甲:不然,有很多「打」,完全看見「手」在「打」。例如:上班看報喝茶偷懶叫「打混」、執行工作不徹底叫「打馬虎眼兒」、民代要他說清楚,他竟天南地北「打高空」胡扯,四十歲不結婚,想「光棍打到底」,選舉一到,候選人不談政見,盡揭對手瘡疤,掏對手糞坑,叫「打屎缸」。學生上課「打瞌睡」,還「打呼嚕」,聲驚全場。出家人要「打坐」、「打齋」、「打禪七」,不得「打誑語」、「打野食」,否則,「打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能投身。孔夫子教人息訟,律師爺一再勸人「打官司」,輸贏都有賺,所以睡覺都會「打哈哈」。老外學中國話不到家,竟說狗狗在他腿上「打牙祭」……。
乙:停停,請問古人也愛「打」字嗎?
甲:古人文雅,很少用字格不高的「打」字。不過千家詩中,金昌緒的「春怨」,和?無咎的「打毬圖」,各用過一個「打」字……。
乙:這兩首詩,我記得很清楚。
甲:你背給各位聽聽。
乙:頭一首是「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另一首是「閭閻千門萬戶開,三郎沈醉打毬回;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書來。」
甲:你真是秀才也。
乙:現代人怎麼用「打」?
甲:現代人個個勇敢,人人都愛「打拚」、「打死不退」、「打落牙齒和血吞」、「打斷手骨顛倒勇」、「打倒你我來幹」、「打條血路,領導被壓迫」……。
乙:扯太遠了。
甲:那就說點切身的。你是台北人,一定是很愛台北吧!
乙:廢話嘛。
甲:那,高雄人一定愛高雄咯?
乙:那是當然的事。
甲:不過,我知道,高雄人還愛「打狗」。
乙:高雄人愛「打……狗!」
甲:你懷疑嗎?等會兒下去問高雄人,你就知道了。
甲乙:下台一鞠躬。
(張璞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