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灣大多是農民,農民房屋周圍設有竹圍及曬穀場。竹圍種的是莿竹,比磚造還堅固,可防竊、防土匪,竹筍可食用,竹可做建築、做農器具、家庭用品等,農民視為至寶。
竹圍內居住的都是同宗,別姓人很少。為防匪徒,農閒時期及夜間,均匯集家中壯丁練武。這裡有個插曲:「大伯公王生,有一日接到來信,內云『某時某日,登府拜借費用,請為準備。特此通知。』大伯公接到信後,是日召集家中壯丁,待機應變。然整日未見動靜。翌日聽說鄰村王生被土匪搶劫,才知信件寄錯。大伯公即誇稱,諒他也不敢來找我這個王生麻煩。」
當時有漳州與泉州兩族,互相仇視,不開口不知誰是漳、是泉,但穿著不同。就中斗笠,漳比較平坦,泉是尖頭,容易認出來,互相碰到,即大欺小。多數欺負少數,不是打就是殺,聽說現之新北市,,土城與頂埔有條圳,其水門為界,土城、板橋為漳州,頂埔、橫溪、三峽為泉州,彼此互相對立或打鬥,未有寧靜,稱為漳泉拼。後來同族中亦有西皮、福祿之分,迎神賽會,狹路相逢時,不會像藺相如讓路,即會開始打鬥。考其原因,恐是當時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各立門戶,成為封閉社會。如今為了工作、婚嫁等種種交流,漳州住在泉州地界學泉,泉州也有在漳州學漳,因此成為不漳、不泉,已無種族之分了。
日本統治時,瘧疾猖獗,認為瘧蚊棲身於竹圍 ,令農民砍竹圍,然因竹圍是農民命根,怎能輕易鏟除,受到激烈反對,但不敵政令,全台竹圍全砍光, 換來了免受瘧疾之苦。(王廷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