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愛子有道
 
 

  人稱三絕的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享有很高的聲望。
  我在讀中學時,國文老師講了一則笑話說,有一天鄭板橋夫婦就寢時,他一時興起,摸了夫人玉體,夫人把他推開說:「人各有體,摸我怎甚!」鄭忽即領悟「人各有體,何必苦循他人字體!」從此板橋的書法自立一體,流傳到現在。
  鄭板橋五十二歲得子,起名小寶,他對小寶十分喜愛,非常注意兒子的教育。
  鄭板橋奉派到山東濰縣做知縣,將小寶留在家裡,讓妻子及堂弟鄭墨照顧,他擔心被嬌養變壞,不斷寫詩寄回讓小寶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小寶在母親的教誨下,熟背這些詩句,從而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
  堂弟和家人按照鄭板橋的意願,對孩子進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給鄭板橋寫了封信,講述孩子的長進,並說照此下去長大之後,準是個有出息之人。鄭板橋看了信之後,覺得堂弟對小寶太姑息了,於是立即給堂弟覆信說:「我們這些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子置田產,起手便走錯了路線。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這裡所說的好人,是品德修養高尚的人,是有益於社會的人。
  小寶長到六歲以後,鄭板橋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兒子讀書,要求每天背誦一定的詩文,並且經常給小寶講述吃飯穿衣的不易,並讓他參加家務勞動。小寶到十二歲時,又叫兒子用小桶挑水,天熱天冷都要挑滿。由於父親言傳身教,小寶的進步很快,當時正在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裡也未多存一粒糧食。
  一天小寶哭著哈肚餓,媽媽拿一個用玉米做的窩頭給他說:「這是你爹中午節省下的,快拿去吧。」小寶蹦跳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小寶發現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將手中的窩頭分一半給她,鄭板橋知道後,非常高興稱讚孩子做得很對。
  直到臨終前,他還要兒子親手做幾個饅頭端到床前,當小寶把饅頭端到床前時,他放心地點點頭,遂即合上眼與世長辭了。
(林炳光)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