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婦女裹小腳的陋俗,是出於無奈,更是婦女健康的嚴重傷害。據考證是源於南唐李後主之後宮嬪妃開啟惡端,用布帛纏足,再加緊套,外穿尖頭鞋子,行動不便,苦不堪言,在舞榭歌臺(又稱金蓮臺)擺臀舞旋,以生凌雲之態,供君主官吏欣賞,及防妻妾紅杏出牆之酷招。
宋代以後,纏足風氣遍及華夏,婦女們於痛苦不顧,而追求三寸金蓮。至清末提倡「天足」,惡俗漸衰。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徹底革除舊時纏足歪風,謂之解放金足,清除痛苦,保障男女平權,婦女獲得莫大福祉。
在台灣傳教之瑞士籍吳若石神父,由於膝蓋患風濕病多年,求助於醫界皆無改善,乃以腳部反射區健康法療治,效果非常良好,大肆推廣,在台灣引起震撼,風靡一時。據中醫界說:其實此法乃源自五千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人類的腳部藏有人體各部位器官系統的反射區,腳掌被認為是人身的「縮影圖」,古代稱為「伏家」,即中國傳統醫學之「觀趾法」,就已重視按壓腳底保健身體。
到了漢朝,華陀氏將上古之觀趾法,加以研整稱之為「足心道」,利用足部的刺激反射原理,以達治療身體病痛。
由上述,當知腳與各器官關連之廣及其重要性。
足的養護,所謂養生先養腳,血與氣為生命之泉源,腳部產生之變化或異常現象,可藉由反應找出相關器官所產生之病變,診斷出身體器官的健康狀況,而予以療養。
首先腳穿的鞋子,要舒適輕便透氣,氣墊鞋還不錯,應經常保持乾爽潔淨,用兩雙鞋交換穿,襪子要寬鬆吸汗濕,棉毛質較佳,冬天注意保暖,應常常換洗,避免赤腳走鵝卵石步道,以免傷害與感染,行動穩當以免著力點失衡摔跤,勤洗腳泡腳,按摩腳及歇腳,使其消除疲勞,以利順筋和血氣脈通,注意衛生,以免感染香港腳、雞眼、蜂窩性組織炎及腳膜炎等。俗語說:頭要冷,腳要熱則少生病,又說:竹從葉子蛀,人從腳上老。人活到老有雙健康的腳,想去哪就能自由自在,多麼開心。
(徐味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