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廿七年(一三六七)十月,朱元璋在進行南征張士誠、方國珍割據勢力的同時,決定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統率廿五萬大軍水陸并進,北取中原。
朱元璋的北伐戰略有三個部署:第一步先取山東,第二部旋師河南,斷其羽翼,在這兩步勝利後,形成三面包圍元大都的軍事形勢,即是第三步,就是進兵大都擊滅元朝。元朝雖調集各路兵馬抵拒,但無奈大勢已去,元順帝攜妻妾、太子北逃上都,明軍於元至正廿八年(一三六八)八月攻入大都,元朝滅亡。
公元一三六九年詔令全國建立學校,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十月,朱元璋下詔令地方郡縣設學校,並明確規定了府州縣學的規模和學生學習的內容,地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年資久的,可定期保送到京城國子監深造,也可參加科舉獲取功名。一三七五年又設社學以教授民間子弟,京城的學校即為國子學校,一三八二年改為國子監,是為全國最高學府,其學生叫監生,多為官僚、地主的子弟,主修四書五經及典章律誥等,結業後可直接做官。
一三九三年洪武四年,明太祖政皆獨斷的官制改革,不僅造成皇權的高度集中,更為嚴重的是,為維持這種君主獨裁統治而採取的各種極端野蠻的鎮壓手段。到了晚年尤為厲害,他為了自操威柄,捕風捉影,屢興大獄,最著名的有四大獄,稱洪武四獄,即洪武九年(一三七六)的空印案,十八年(一三八五)年戶部侍郎郭桓的貪污案,此兩案雖為懲貪杜弊而起,但株連甚多。影響最大的是洪武十三年(一三八○)開始的丞相胡惟庸案和廿六年(一三九三)的大將軍藍玉案,史稱胡藍之獄,共戮殺了五萬餘人,內中公、侯近四十人。經過這場大屠殺,皇權的直接威脅雖然暫時消除了,但一代開國功臣也因此誅戮殆盡,伏下了燕王朱棣以「靖難」名義領兵南下時,已無文武方面藩臣可用,卒至由燕王取代了建文皇帝。
(王金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