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毓鈞因工作績優,於民國四十一年升任中和鄉溪洲派出所巡佐籌建頂溪派出所後,任該所主管巡佐,當時轄區為疏散區,該區居住政府在職立、監委、國大代表三○○餘人,將軍一六○餘人。顯要聚居一處,為我國空前絕後的歷史紀錄,而能在如此特殊地區擔任派出所主管,在我國警政史上恐僅盧毓鈞一人!
住在疏散區內的名人如:集團軍司令劉汝明、馮治安等,大陸時期南京市長滕傑、天津市長張廷諤、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河南省主席劉茂恩、總統府秘書長邱昌渭(時任反攻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委、主委副總統陳誠)、司法院秘書長王煥、七七抗戰在盧溝橋打出第一槍的吉星文等(名人太多,不及縷述)。
其中,張廷諤先生(張老)曾任國務院秘書長並代理過總統職務,在疏散區內備受敬重。最難能可貴的,張老熱心公益身先群倫,鑒於疏散區內人口激增,張老遂即囑咐盧毓鈞盡速籌組「地方協進會」,以便積極推動地方建設,造福大眾。
勤跑腿協助地方建設
因地區遼闊,又因政府遷台初期百廢待舉,電話通訊奇缺,盧毓鈞也是「地方協進會」成員,張老便叮囑他通告當地士紳齊集其宅商討建設事宜。當時頂溪派出所僅有「伍順」牌腳踏車乙輛,由盧主管使用,張老每次召開會議,均由盧毓鈞踩著腳踏車挨家挨戶通知。由此艱辛過程完成的建設,犖犖大者略有:
•大量居民湧入,交通及子女到台北市上下學,全賴一座橋面狹窄的川端橋(今之中正橋),透過顯要的運作而做了三次拓寬。
•各街道、巷弄的不斷順利開闢及拓寬,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口碑載道,一致認為解決了他們切身的苦惱難題。
•促使台北市「五路」公車經過川端橋延伸到中和,在中和設站。有了公車,民眾「行的問題」大為方便,卻因塵土飛揚帶來困擾,邱昌渭秘書長即與當時的公路局長譚嶽泉情商,結果次日送來八百包水泥鋪設路面,解決了怨聲盈道的灰塵問題。其後經地方大老的訴求,台北市將五路公車再延長深入三個站,經溪洲戲院、店街至潭墘安樂路,民眾因此大感便捷,也加速了地方繁榮腳步。
•因交通方便,人口劇增,學童倍增,由張老率先捐款,要員們慷慨捐輸,政府大力配合,創辦學校,如頂溪國小。其後民間學人籌資興辦了勵行中學及位於潭墘之商業職業美術學校等黌舍,興學建校成了時潮。所以,在民國四十年代,中永和地區之交通與教育事業,應是全國發展最神速的地段。
•新店溪畔永和地區的堤防興建工程,是件大事。由張老親邀時任總統蔣公秘書長張群先生至張宅談起,事前張老囑盧毓鈞通知時子周老先生(前南開大學校董,黨國元老)、張清源立法委員(前國民黨宣傳部長),而內政部長王德溥先生也去,並要盧毓鈞負責會場接待事宜。
獲頒首座警察獎章
經這次討論後未久,獲得省府撥下專款,堤防興建工程發包順利,完成後可避免淹水之苦,民眾生命、財產也將獲得有效保障。
盧毓鈞說:「對我來說,也是我在基層服務期間最大的榮譽。記得那時當堤防工程尚未完成時,颱風來襲,大水從小缺口沖入,我帶領地方義警、民防與鎮公所人員,搬來平日備用的麻袋沙包置入堤口。因洪流滾滾,內心萬分著急,以致不慎將手指甲掀翻翹起,受傷嚴重,我因此獲頒第一座警察獎章──三等三級。」(劉邦師/整理)(盧毓鈞/口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