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司馬光,很自然的令人想起二件事,一件是「破缸救人」的事蹟,另一件是曠世之作︱資治通鑑。
司馬光七歲時,「破缸救人」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
資治通鑑是一部重要的編年史,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詳細記載了國家的興衰,百姓休戚,明君賢后與忠臣良將之嘉言懿行,昏君悍后與佞臣叛將之醜言惡行等。
司馬光從西元一○六六年開始編纂這部書,參考的書籍除十七史外,雜史多達三百三十二種,費時十九年,至一○八四年才完成。
全部書計二九四卷,由於內容特別注重忠奸賢佞之辨,所以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宋神宗非常欣賞,特賜名「資治通鑑」,意思是這部書可供為治理天下的借鏡。
司馬光二十歲中進士,經宋仁宗、英宗、神宗等四朝,歷任同知諫院、翰林學士、尚書左僕射(宰相)等職,公忠體國,節儉正直,守禮尚義,但是並無偉大政績,倒是他編纂的「資治通鑑」,影響深遠,使他永垂不朽,是位偉大的史學家。
他出身望族,家境富裕,但一生節儉僕實,非常難能可貴,他所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也成為千古名言。此外,他也留給後人若干趣聞。
有一次,他請法師做法事,超渡亡魂,法師唸到「業師光佛」時,為了避「光」的字諱,不逕念「光」而改唸「皎」。
司馬光剛出來燒香,覺得奇怪,便問法師。法師說:「那是為了避大人的尊名忌諱。」
司馬光笑道:「好在被我遇到,否則不知道你們要胡搞到什麼時候呢?」
(俞紹緒)
|